【全球速看料】经济观察丨让大学生远离不良“校园贷”还需多方合力
来源:中工网-工人日报时间:2023-04-03 08:58:45

【经济观察】

工人日报—中工网记者 杨召奎


(相关资料图)

上周,中国消费者协会、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消费警示,呼吁大学生树立健康消费观,远离不良“校园贷”。

“校园贷”曾因效率高、办理方便等,吸引了众多有超前消费需求的大学生办理贷款。但“校园贷”风靡背后,也存在着诸多严重隐患。例如,“校园贷”市场存在办理贷款业务门槛低、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、隐瞒实际资费标准、风险提示不充分等问题,导致学生办理贷款后,背负沉重的还款负担,一旦逾期还可能面临暴力催收、父母被骚扰等问题。

针对不良“校园贷”存在的问题,2017年6月,原中国银监会、教育部、人社部曾联合印发通知,要求从事“校园贷”业务的网贷机构暂停新增校园网贷业务标的,并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,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。

此后,很多网贷机构暂停了面向大学生的贷款服务,不过,仍有机构顶风作案,通过和商家合作,将现金贷业务转换为消费分期业务形式,继续为大学生提供消费信贷服务,但这种改头换面改变不了“校园贷”的本质。

这一现象引起了行业的关注。2019年3月,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文指出,部分机构仍从事“超利贷”“砍头贷”“校园贷”及暴力催收等违规业务活动,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
鉴于大学生过度消费问题较为严重以及由此引发的不良社会影响,有关部门针对“校园贷”的监管升级,小贷机构的“校园贷”业务也被叫停。2021年3月,中国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,并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、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要求。

此后,大部分小贷机构都不再开展“校园贷”业务,一些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由于担心负面舆情,也对“校园贷”业务避而远之。

然而,仍有一些机构由于身份审核不严格,仅让借贷者提供“非学生身份承诺函”等资料,导致一些大学生成功借到款;还有少数机构将原来的“校园贷”包装成“培训贷”“美容贷”等形式,使原来的“校园贷”以更隐蔽的方式推出。此外,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引诱大学生办理“刷单贷”“套路贷”等,给大学生的生活、学习造成极大负面影响。

在黑猫投诉平台,今年以来,仍有不少关于“校园贷”的投诉,涉及天星金融、来分期等多家平台,不过根据投诉信息,借贷的时间多发生在2016年~2017年。但也有近两年来的业务,主要涉及教育培训、医美等领域。

因此,让大学生远离不良“校园贷”,还需多方合力,持续发力。对于大学生来讲,应当树立正确消费观念,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合理安排生活支出,不轻易借贷。确需申请贷款的,一定先和父母沟通,认真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,并检查该机构是否有相关部门批准的资质证明,不给不良“校园贷”可乘之机。

与此同时,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不良“校园贷”的整治,积极构建多方协同共治的格局,排查整顿违规机构,严厉打击针对大学生群体以“刷单贷”“套路贷”等方式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。商业银行应针对大学生提供门槛低、定制化、真实透明、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,让大学生免受不良“校园贷”“套路贷”等侵扰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