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重庆7月3日电 题:三峡库区崛起“绿色明珠”
(资料图)
新华社记者张桂林、周思宇、万志云
仲夏时节,行走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云阳县,满目翠绿扮靓江岸,来往船舶穿行于江面,一幅诗意景象跃然眼前。
“四时多云,山水之阳”,位于长江之畔的云阳县,森林覆盖率达61.2%,有着优良生态本底。近年来,云阳抓住“长江大保护”机遇,依托生态资源,大力培育特色农业,推动农文体旅融合发展,绿色经济蓬勃兴起。
蓝天白云下,汽车沿山路行驶,掠过一栋栋青瓦黄墙的民房,来到江边柑橘林。云阳县云阳镇蔬菜村种植大户唐长松正在查看柑橘长势,托起挂满枝头的青绿色果实,他笑着说:“今年又有好收成!”
种了9年柑橘,唐长松摸索出不少“绿色”经验。“用菜饼、红糖和生物菌剂制成农家肥,种出的果子健康又营养。”在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支持下,他还种上了个头大、糖度高的改良柑橘,去年收获60多万斤,产值近200万元。在他的带动下,10多户农户重拾撂荒地,种起了柑橘。
“我们这里海拔低、采光好、水源充足,发展柑橘具有天然优势。但过去病虫害多发、管护水平落后,农户都觉得种柑橘不挣钱。”云阳镇党委书记李森林说,近几年通过改良品种、推广新技术,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达到13000亩,还培育出2个市级龙头企业,小柑橘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黄金果”。
6月7日,在位于重庆市云阳县云阳镇蔬菜村的柑橘产业示范园,农户在田里劳作。新华社记者唐奕 摄
云阳县具有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,有益于中药材生长。在重庆三峡云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大屏上,佛手、天麻、淫羊藿等9个中药材种植基地星散分布,通过远程监测系统,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植株生长情况。
云海药业董事长邹隆琼介绍,公司与村集体经济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农户共建产业,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,全生命周期监控种植质量,带动云阳及周边区县发展中药材10余万亩。
“去年村里把荒了10多年的土地开荒出来,种植120亩淫羊藿,投产后每亩收益预计可达15000元。”清水土家族乡火埠村支部书记胡丽娟说,以前村民们种中药材有货难销,现在龙头企业提供种苗、技术,还保底回收,农户们种植热情很高。
云阳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,2022年全县柑橘、中药材产值突破26亿元;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16个,其中1个柑橘品牌获评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”。
打好“生态牌”,也让新兴的农文旅融合产业活力迸发。
在距离云阳县城约30公里的凤鸣镇黎明村,梯田环绕,花果飘香,一座高约37米的楼阁式箭楼耸立于山岭间,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彭氏宗祠,见证了百年农耕文化的传承。
如今,这座古朴幽静的传统村落,把特色农业、文物保护和农耕文化体验结合起来,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雨后初晴,上百名参加乡村研学活动的大学生沿着田间小路,穿过水雾弥漫的月牙池塘、嫩绿的稻田、盛放的绣球花丛,走进古韵悠长的彭家老屋,感受田园风光和传统文化。
“村子美了,人气旺了,钱包鼓了。”凤鸣镇镇长谭晓丽介绍,近年来黎明村修缮传统民居约3000平方米,配套传统农耕、智慧农业体验和研学旅游项目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2万多名游客涌入小山村,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“真金白银”,不少农户瞅准“商机”将老屋改造为民宿。
这是6月8日拍摄的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黎明村景色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唐奕 摄
享受“生态红利”的不只是乡村,在云阳县城,沿着长江边的环湖绿道,300余亩草坪四季如茵,黄葛树、香樟、桂花树移步换景;篮球场、足球场、网球场、门球场等设施齐备;阳光沙滩成为国家级沙滩运动比赛场地……
人们很难想象,这里以前是一片滨江消落带,地质灾害隐患突出、水土流失严重、乱搭乱建多发,如今已变身4A级景区。
“我们通过县城生态修复治理,把山水资源、城市景观有机融合,打造山水文化之城和公园之城,县城区域内获评两个4A级景区。去年6月至今,全县接待游客2285.32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98.8亿元。”云阳县文旅委主任王熳说。
秉持生态立县,深耕绿色发展。近几年,云阳县跻身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、重庆“晚熟柑橘大县”“牛羊大县”,建成5A级旅游景区1个、4A级旅游景区4个,一颗“绿色明珠”正在三峡库区崛起。
关键词: